每日鉆井/臺
每日鉆井/臺
每日鉆井/臺
最高價:82.36 最低價:79.85
最高價:82.36 最低價:79.85
新聞中心
據休斯頓彭博社3月14日消息,埃克森美孚計劃將二疊紀的石油開采成本降低到15美元/桶左右,這一水平僅見于中東的巨型油田。 “埃克森的鉆井規模意味著它可以將成本分攤到如此大的作業上,以至于該盆地將與世界上幾乎任何地方都具有競爭力,”超級巨頭頁巖部門XTO能源總裁Staale Gjervik在接受采訪時說。 在休斯頓IHS Markit召開的塞拉韋克會議期間,他表示,開發、運營和土地收購成本將“在15美元/桶左右”。 頁巖革命使二疊紀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頁巖氣田,產量超過400萬桶/天,幾乎相當于歐佩克第二大成員國伊拉克。但是快速的增長往往意味著生產商消耗現金流來再投資擴張,促使投資者呼吁他們在2019年更加關注回報。 埃克森計劃今年在二疊紀部署55個鉆井平臺,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個鉆井平臺,因為它的目標是到2024年將該地區的產量增加5倍,達到約100萬桶/天。它的戰略還包括建設自己的外送基礎設施,從分離罐到管道,甚至還加入了一個巨大的管道項目,以確保它的石油不會陷入曾使西德克薩斯州價格下跌的瓶頸。
查看詳細據石油和天然氣雜志3月12日消息,2月布蘭特原油現貨均價為64美元/桶,較1月上漲5美元/桶,較去年同期下跌約1美元/桶。 美國能源情報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最新發布的《短期能源展望》(short - short Energy Outlook)顯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歐佩克)和美國2月份預計原油產量下降,導致全球液體燃料庫存每日減少140萬桶。 盡管今年2月市場表現強勁,但EIA預測,2019年全球液體燃料庫存將增加20萬桶/天,2020年將增加40萬桶/天。3月份STEO預計的兩年內庫存增幅均低于上月STEO的預期,反映出歐佩克和美國的原油產量預期有所下降。 沙特阿拉伯2月份的原油減產幅度超過預期,平均每日減產1000萬桶。EIA預測,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的聯合減產措施將持續到年底。 根據EIA估計,2月份美國原油平均日產量為1190萬桶,略低于1月份的平均水平。EIA預測,2019年美國原油產量平均為1230萬桶/日,2020年為1300萬桶/日,其中大部分增長來自二疊紀盆地。 “歐佩克和美國的產量水平,以及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速度,給石油市場平衡和價格預期帶來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然而,根據目前的預測,EIA預計,2019年和2020年,全球庫存的增加和歐佩克閑置產能的增加將限制油價大幅上漲的壓力。”
查看詳細據世界石油3月11日休斯敦報道,據國際能源署(IEA)預計,美國將在未來五年里推動和引領全球石油供應增長,使該國本已迅速增長的石油日產量再增加400萬桶。 IEA稱,到2024年,美國石油日產量將從去年的1550萬桶升至1960萬桶。原油出口總量將翻番,這將導致全球市場更激烈的競爭,尤其是在亞洲市場。 這一前景表明,由于美國和其他競爭對手擴大原油供應,對來自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原油需求將面臨壓力。不過,國際能源署認為,全球石油需求尚未見頂,這將提振石油生產國的信心。 為美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提供能源咨詢的IEA在其5年展望報告中表示:“美國正日益引領全球石油供應增長,其他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石油產量也出現了顯著增長,包括巴西、挪威和新產油國圭亞那。” 美國因頁巖油出現的石油供應熱潮與歐佩克及其以俄羅斯為首的合作伙伴限制供應的努力背道而馳。所謂的歐佩克+集團在2019年開始新一輪石油供應削減來支撐油價。
查看詳細據普氏能源資訊2019年3月11日倫敦報道,標準普爾全球普氏能源資訊分析公司周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歐洲大陸液化天然氣再氣化水平上周五創下了歷史新高,原因是近期天然氣供應的增加在短期內沒有顯示出放緩的跡象。 統計數據顯示,在上周五天然氣日期間總共有2.58億立方米天然氣當量被輸送到歐洲大陸供氣網,超過了2010年11月底創下的最高紀錄。 統計數據顯示,實際上,歐洲大陸3月前10天的LNG日平均再氣化量為2.25億立方米,比2月的日平均再氣化量1.81億立方米高出了24%,遠高于去年11月創下的1.82億立方米的歷史最高水平。 在歐洲大陸,截至目前,2018/19年度冬季LNG交付期間在周一天然氣日開始時為284.0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了83%,比2017/18年度冬季LNG再氣化總量高出了60%。 與今年年初相比,這一增幅更大,1月1日至3月10日期間,歐洲大陸LNG再氣化總量同比增長了103%,達到了129.36億立方米,3月1日至10日的再氣化量同比增長了145%,達到了22.51億立方米。 普氏能源資訊的數據顯示,時下有9艘LNG運輸船正在駛往歐洲大陸的LNG接收終端。
查看詳細據倫敦彭博社3月10日消息,當石油輸出國組織在2014年底發動石油價格戰時,大多數人認為美國頁巖氣注定要滅亡。事實上,大型石油巨頭遭受的損失最為嚴重,他們背負著昂貴的大型項目、雪佛龍公司、英國石油公司(BP plc)以及其他公司的重負,努力適應能源價格的下跌。 慢慢地,這些公司發現了如何在原油低價位持續長時間的時代生存下來。他們削減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阻止成本再次上升。在一個喜歡為每個項目定制解決方案的行業中,公司開始討論標準化。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閉門會議上,大石油公司的老板們并沒有浪費時間在重要的話題上,而是討論如何分享從水下閥門到泵的所有設計。 價格沖撞發生近五年后,變革開始奏效。世界上主要的能源公司已經設法按下了重置按鈕,使他們今天的利潤與他們在100美元以上/桶石油價格的世界上所做的相似。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首席石油行業分析師Michele Della Vigna曾對大型石油公司做出過評論,他說:“大型石油公司已經能夠從這次衰退中重新崛起,在成本曲線上變得越來越強和越來越低。” 據彭博社(Bloomberg News)匯編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最大的8家綜合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支出水平降至1180億美元,較2013年危機前的2150億美元峰值下降了45%。
查看詳細